基地动态

Base Dynamics

基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崔桂田教授纪念特辑(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28


习近平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鲜明指向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要论述有鲜明指向和核心要义,破解大党独有难题、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实现党的使命任务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和鲜明指向;提高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和政治站位、健全体系和协同优化、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自我革命是引擎等思想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核心要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

载于《理论视野》

2023年第3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9632/j.cnki.11-3953/a.2023.03.005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比较优势的深层逻辑

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形成与彰显,有其深层原因和逻辑。从不同政党制度的比较中深入挖掘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党特质、文化基因、历史根基和制度合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制度独特优势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廓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增强面向未来发展的制度自信。

载于《党的文献》

2020年第5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Ruh7le0ATil2fNLhNyrhVIAuHfJkTqsXWKE6kVQxAkAuKF9TRd_JA8dmgaNC4vPDm_7TQwQcifPfewjBSOJ5LBUE9mBnHwnqGUDbEosbvTxzVraZFEFVRjuI7VTJm9Tsb_pEQExyCFG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有着深厚根基

不同的政党制度有不同的政党政治和政党行为,政党制度的优劣与政党治理及其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息息相关。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巨大的制度优势、效能和生命力,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及其生命力,从人类政治文明和科学社会主义政治追求的大逻辑、大视野出发,应结合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国家百年制度史和治理史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演进史的基本经验来理解。

载于《党的文献》

2020年第4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TrGGrQyn6cwBUkPdefUv2kVGjufCb7H4sR5psmHJdiXHjctlxN_PfKOqUs5NcYMWLhj02G9Kqdq9wy3wAuzZhAbciHpluqXDl-9ij4XT1o8ycRCrHaX8WSTjYPku4qDaCBMpljeGAvt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新时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规律诠释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回应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新常态国内情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情民意、“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交织的党内生态等重大时代问题;它是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定向、以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导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引擎”、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核心、以协商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式、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政治保障等核心要素构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载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Sq1Y336lAwg0WOluHebngcfwvoWMM2ycFRdoFpny2BMR_aJ63Tj0B4L-uOqCd4YWa81cFg8CPpVje0k8ctLugQERr1U7zVzXXr4HBRsusia7F2WTbfWGe3I_aaAuN_fkX_-7bi9HNkf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越南共产党党规党纪建设态势和经验

越南共产党的党规党纪建设既系统配套、全方位推进,又突出重点、聚焦热点,始终将政治纪律和规范、作风纪律和规范、组织纪律和规范作为战略重点。越南共产党的党纪党规建设是在“四个结合”中行进的,即与党的“整顿运动”、“以胡志明为道德榜样而工作和生活”教育运动、发扬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法权国家建设相结合。

载于《人民论坛》

2014年第35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619/j.cnki.rmlt.2014.35.038



党员结构优化与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

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看到,在党员结构优化和改善取得大的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某些不平衡和“短板”,给党的建设和执政带来不可小视的挑战和风险。应对党员结构多元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风险,要在全方位的审视谋划中探寻新路,提高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建设的效能与“软实力”,保证“共产党自己不出事”。

载于《人民论坛》

2012年第26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619/j.cnki.rmlt.2012.26.073


“空降”制度改革的可能选择

2010年至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二次推出了“中央与地方干部双向交流”的重大举措,打破了“空降”干部的传统模式,出现了新的趋向:“空降”干部由过去的上级任命指派转向民主推荐和公开竞争选拔;由“自上而下”的单向交流转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交流;由“做客”、“镀金”的挂职交流转向与群众同吃、同住和同劳动的“三同”任职交流;由个别地区、个别单位的“偶尔”交流转向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纵横交错的“常态”交流。空降干部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历史渊源和历史经验,而且体现和反映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和未来走势,已经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谋划,如何完善,提升其科学化水平的问题。

载于《人民论坛》

2012年第7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619/j.cnki.rmlt.2012.07.021


越南国会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借鉴意义

越南作为当今世界仅有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进展迅速。其中国会改革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国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政治成本,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分析越南国会改革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对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作用。

载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RWFjB4Gck1z6PVa0Zmjp3WsCye-DQ4tj_00ove-tzVxFxIwrX2CSuTDpSXSxdbNgDNotfuHaCpIMAnoJRwzG4Fz9URs6idHWKvtIUI72wWUVgw_WINT250L8aH8LosoU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越南共产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越南革新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越南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广泛,不仅全方位影响着越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越南政治文化的改革和走向。其中,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越南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越共根据新时期的新任务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的新变化以及党治国理政的新环境,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向。

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年第1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502/j.cnki.11-3404/d.2008.01.030


越南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举措

越南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措施主要有七个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是惟一选择”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制度依托;构建“越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理论基础;“发展和经济增长”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经济基础;“建设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政治基础;建设“先进的、具有浓厚民族本色的文化”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文化精神基础;实行“独立、开放、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政策”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国际条件;搞好“党的建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自身保障。

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7年第6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502/j.cnki.11-3404/d.2007.06.034


越共怎样处理“四大危机”

越共所说的“四大危机”,是指经济发展滞后的危机、和平演变的危机、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危机和贪污腐败的危机。这是1994年越共七届中期会议首次提出来的。1996年越共召开的八大、2001年召开的九大以及2005年召开的十大都认为,“四大危机”在越南依然存在,并且更加复杂,强调各种危机互相交叉、互相作用,绝不能有任何轻视倾向和表现。

载于《协商论坛》

2006年第12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RMrFw7_O_m5ipliYa1YaKq76BHCfXp-WRbkp9ZUnwkKFvF_1vAyNdU4QldjYGi4bFF9qd0t48Xmnwzu9u1GZUExOstWrzIAwzrHdpiDvUu9YN48D4LHQJbNRRMvg5CD2k=&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共产党执政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比较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认识、标志性成果和各国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三个方面对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当今共产党执政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探索进行了比较,认为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探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科学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各民族国家得到真正的创新和发展。

载于《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4112/j.cnki.37-1053/c.2005.04.002


马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超常规性和特殊性,同一社会形态表现形式的差异性,无产阶级革命方式和手段的多样性,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模式的本国化与民族性,以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随时代发展的变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模式多样化思想,既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方法和思路,又为认识和把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正确认识、评价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类型和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载于《文史哲》

2003年第2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346/j.cnki.37-1101/c.2003.02.013


国外共产党执政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近年来,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等国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总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反思本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规律性问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使本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思路有了新的变化。虽然这些国家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这种新变化,必将给这些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载于《理论学刊》

2003年第1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RhLt8k4aVHssKQ816jTlh-_iBoTcV0PFbUk7RKFJ0lWy1f2ZTqX-twa7E37G3QAA8zOG-Fyr0N0mgVPpkciD-HtoTqajD1i6pdmYCB61dU2CmPsqiGAoFKf22npm2nK_U=&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论美古关系与古巴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

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美古关系历时43年,大约经过了六个阶段,但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态度和政策始终没变。这种特殊的美古关系对古巴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古巴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

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3年第1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6502/j.cnki.11-3404/d.2003.01.019


对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几点思考

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既是人类文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要解放思想,消除在对待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上的某些误区,在批判、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设好以高度民主和健全法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现代化。

载于《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4112/j.cnki.37-1053/c.2002.06.00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明确告诉我们,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密不可分、溶为一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党的基本路线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变为现实的政治路线。因此,要加深认识和切实汲取我党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就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和掌握江泽民同志在我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全面阐述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载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HboJJBuTKtR7KTuAQdcRnqzNboTsUySap1Ywwo9iAXuzfU6GTE7c3VzfD-Q-ZDa0gcHvxuC_VqiaA8XfRFjy3pHlmnCtmOoUul-4-UGIDiXMn36K1q3kK3elz3gY_a5DPNlJ2OPaRY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自治比较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人民自治,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从50年代初南斯拉夫第一次把这一思想由理论变为现实,到今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自治虽然经历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风风雨雨,但它最终被大部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运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当然,由于国对自治的理解不同,所处的国倩又不一样,以致各国的社会主义自治存在着不同的形式和类型。

载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9期

https://link.cnki.net/doi/10.15993/j.cnki.cn35-1198/c.1988.09.019



编辑:张聪

责任编辑:张淑兰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75471 传真:86-531-88375471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