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渐进主义——邓小平政治改革理论与中国政治发展
孙代尧(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京100078)
【摘要】中国原有的集权政治体制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失去了合法性基础。邓小平从经济与政治互动的角度分阶段构建出政治改革理论,分别以民主、效率和稳定为取向。改革后中国出现以渐进式政治转型为标志的政治发展,主要表现为政治制度化水平提高,国家法理型权威确立,务实主义的意识形态为主导,政治动员程度缩小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仍有很大的合法性空间,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风险研究
向文华(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呈现自己的特点: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滞后,金融自由化给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带来潜在风险,更多地体现在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制度转型远未完成,金融自由化改革滞后带来制度风险。两种风险交错并存,相互影响并且在时间顺序上,存在从制度性风险向金融自由化风险过渡的趋势。在我国金融自由化未完成以前,金融运行中的制度风险是主要的、基础性的金融风险。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张朝晖(浙江财经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杭州 310000)
【摘要】当代工人阶级队伍的一系列变化,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有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点,并对工人阶级自身和整个社会都发生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深刻认识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及其特点和影响,对于工人阶级和党的未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命运
[俄]尼·伊·布哈林 黄登学 译 郑异凡 校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编者按】这里发表的译文选自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布哈林文集《社会主义之路》,是尼·伊·布哈林在1925年做的一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演讲。正文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黄登学译出,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郑异凡先生做了校订并补译了注释。
? 讲演做于近70年前,今天听来却并无辽远之感。听得出,我们今天议论纷纷的诸如知识劳动者阶层的兴起、知识经济等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讲演者在近70年前就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预言,这不能不使人感佩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当然,对布哈林本人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可能另有感触:演讲词中关于创作自由、思想自由、普选权等问题的观点与讲演者本人及其为之奋斗的体制的结局之间可能有着某种关联。历史的积淀而使讲词蕴涵之富,恐远非讲演者本人当年所能想像。
波兰国家行政监察体制
郭增麟(国务院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36)
【摘要】在中东欧国家中,波兰的国家行政监察体制也许是最完备的。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波兰大大加强了国家行政监督体制,使之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俄罗斯车臣冲突中的法律战研究
宋新平(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西安 710068)
【摘要】狭义的法律战是指发生武装冲突时,特定主体为获取和维护其利益而进行的法律交锋。俄罗斯车臣冲突中,俄罗斯为维护其国家和民族利益,灵活运用国际法,与其交战方围绕统一与独立、人权和人道保护,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法律斗争。总结其法律战的经验教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苏联顾问在东欧:一个历史考察
徐元宫(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100032)
【摘要】二战之后,随着东西方冷战思维的形成和冷战的加剧,随着苏联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变,一大批苏联顾问出现在东欧地区。他们为什么而来?他们的到来给东欧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本文拟根据近年来解密的俄罗斯档案材料,对二战后苏联派遣顾问到东欧地区的经过、动机与影响进行剖析和考察。
来自东方的威胁
[俄]亚·沙拉文 文 王广振 编译
(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济南 250100)
【编者按】近些年来,俄罗斯有不少媒体、官员、政客和学者在宣扬“中国威胁论”,对俄罗斯民众颇具迷惑性。为便于中国读者了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本期刊发俄罗斯政治与军事研究所所长沙拉文2001年连续在《独立军事观察》和《独立报》发表的同一篇文章,此文把中国视为俄罗斯潜在的“头号敌人”。 文章译自《独立报》2001年9月28日第18[2491]期。
底层阶级:当代西方社会的弱势群体
崔树义(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南 250014 )
【摘要】西方所谓的“底层阶级”指的是位于社会最底层,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处在劣势和被排斥地位的那部分人,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城市“弱势群体”含义接近。本文对当代西方、特别是英国“底层阶级”的构成和产生原因做了分析,对有关“底层阶级”的争论做了评述,最后从市场和工作处境、生活机会和阶级意识几个方面对当代英国及其它西方国家是否存在一个单独的“底层阶级”做了讨论并得出了否定的答案,认为他们只是工人阶级的下层部分。
国际关系研究的地区主义视角
王学玉
(山东大学欧洲研究中心,济南 250100)
【摘要】新地区主义与地区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正在成为地区的世界,国际政治也因此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基于此,我们需要用一种新地区主义的视角来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关注地区体系这个国际关系新结构层面的基本特征,通过新的假设和研究方法,探讨地区框架下的国际政治与传统的全球意义上的国际政治所遵循的不同逻辑。作者强调,不重视对地区体系与特征的研究,就无法准确地理解当代世界的和平、稳定、秩序与合作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从大选看独立后印度政党体制的演变
张淑兰 林铭芳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 250100)
【摘要】在议会民主制国家,选举是政党力量的集中较量。本文从大选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后印度政党体制的演变。半个世纪以来,1996年为界,印度政党体制的演变有两个特点:由主从党制向多党制转变和政党体制的地方化倾向。
西欧社会党理论转型的趋向分析
翟桂萍 孙 力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基础部,上海 200433)
【摘要】随着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变迁,西欧社会党的理论发生了重要转型。这种理论转型主要表现为政治立场、执政模式、制度改造方式、意识形态以及价值理念等几个方面的变化。
法国社会党如何赢得2004年大区选举
陈 露
(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北京 100032)
【摘要】社会党从上次选举失败到本次选举取得成功,经历了失败后的反思、确定新的路线、提出新的竞选政策、确定竞选战略、组成竞选联盟、调查民意以及动员选民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党的反思是充分的,新确定的路线是恰当的,提出的“社会经济”的竞选政策也富有新意,竞选联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民意的调查是及时的,以支部为单位对选民的动员是贴近基层的。这一切,使得法国社会党赢得了此次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