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Base Dynamics

基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第二届全国“科社与共运”博士生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何淼 编辑部 来源: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07-16

 

526日上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博士生论坛在知新楼第五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高度契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背景,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论坛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17所高校的近百名博士生和专家学者参加。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蒋锐教授主持。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昌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迎来新的发展前景,学科的发展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当下的新形势,接受新挑战、明确新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景治教授肯定了该学科及博士论坛的意义,认为有助于从根源上了解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包心鉴教授肯定了山大举办该论坛的首创性和前瞻性,鼓励青年博士要关注时代、紧跟时代、研究时代,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以“科学社会主义170年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论坛下设六个议题,来自各高校的优秀博士生围绕《共产党宣言》与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40年、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等热点话题进行研讨。    


第一场专题研讨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项佐涛主持。北京大学张艳萍从《共产党宣言》出发,探讨资本主义崩溃逻辑的生成与超越;武汉大学刘雨萌阐释了新时代视域下《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意义;北京交通大学施光欣论述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中国人民大学刘雨亭从阅读史的视角分析了周恩来在接触、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并在文本和实践的互动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刘京希教授对博士生们的发言予以点评,肯定了同学们的选题角度和意义。    


第二场专题研讨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徐元宫研究员主持。中央党校李丹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视角,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武汉大学高君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改革开放思想的几点鲜明特征;上海交通大学贾鹏飞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郭春生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对博士生的发言予以精彩点评。


第三场专题研讨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吕连仁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马原讲述“以人民为中心”视域下反腐斗争的现实逻辑和实践路径;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杨荣刚、刘旺旺分别探讨列宁关于执政党干部建设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斯大林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来自山东大学的韩志宏、王国龙、刘华超分别探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纪律建设演进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研究等相关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研究院牟成文教授对同学的发言予以点评,并分享了个人关于热点议题的思考。    


第四场专题研讨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理论处李双伍处长主持。华中师范大学胡中月分析了苏共历史虚无主义的演变、危害及启示;华侨大学林清龙剖析了东欧剧变中境外宗教渗透因素;北京大学陈凤论析了哈维尔批判集权制度的观点;吉林大学董玲玲剖析了西班牙共产主义政党理论分野的根源剖析;山东大学何淼论述了21 世纪意大利政党格局中的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山东大学朱光明结合自身从事慈善工作的经历,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慈善观演变的自洽性。中国人民大学路克利副教授结合个人对国际中共学的研究,对同学们关于国外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言予以点评。    


全国“科社与共运”博士生论坛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首倡发起并将长期延续,意在推进该专业学科点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开阔博士生的理论视野。论坛在国内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科社与共运、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统一战线等相关学科博士生的踊跃参与。会议论文集将于后期集结和正式出版。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75471 传真:86-531-88375471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