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讯
本基地在青岛成功举办学术年会
2003年10月22日至24日,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为题在青岛召开了学术年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省社联、山东省委党校、青岛市委党校等单位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党内民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会学者围绕政治文明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与会学者围绕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式、重点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入会学者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我党在历史上第一次从生命意义的高度肯定党内民主对我党的重要意义,这一论断标志着我党对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入认识。而党内民主又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环节和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基地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2003年10月25日研究所召开基地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的委员有赵曜、薛汉伟、姜琦、董京泉、张乐岭、赵明义。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修改“十五规划课题”
基地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会议
11月16日下午,基地召开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的内容是围绕进一步的评估加强基地的建设。基地领导、基地科研人员、工作人员及山大社科处领导参加了会议。
基地领导向科研人员介绍了评估内容,指出了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基地要求继续做好成果管理、人才培养、科研体制改革等工作,重点加强开发新课程,积极为社会提供短期培训,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和为社会服务。会上,各课题组负责人汇报了各自承担课题的进展情况。入会人员还对基地的建设、课题研究等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学术交流
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与我基地研究人员座谈
9月19日,应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联合邀请,中央党校王贵秀教授前来我院与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王教授是著名党建和政治体制研究专家,所著《论民主与民主集中制》一书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王教授介绍了党建和政治体制研究的许多历史背景和最新动态,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并回答了基地研究人员提出的一些问题。王教授求真、严谨的学风和活跃的思想给参加座谈的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鲁慧、崔桂田、等参加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会议
2003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杨鲁慧、崔桂田、刘昌明三人参加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在桂林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理论研讨会,崔桂田的论文《越、老、朝、古四国的经济改革比较》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俄罗斯著名学者来基地做学术报告
11月21日,应基地邀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历史和考古研究所所长韦尼阿明•瓦西里耶维奇•阿列谢耶夫教授和俄罗斯科学院社会综合研究所民意综合研究部主任安德列•列节尼多维奇教授。他们于当日在我院报告厅分别做题为《上个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变迁问题》,《变革之际的社会之交的俄罗斯问题》的报告。
王建民教授赴北京出席“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
11月24日-26日,基地主任王建民教授赴北京出席“中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该论坛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联合主办。
郇庆治教授出席“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
我研究所研究员郇庆治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邀请出席了2003年12月15—16日在威尼斯举行的第10次“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并做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环境非政府组织为例”的主题发言。主要情况如下:
1.“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是根据中国外交部与欧盟委员会协商成立的“中欧关于落实联合国人权两公约学术交流网络”而于2001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举行两次,目前已共举行了10次。主要目的是促进中欧学者在落实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和《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对话,并为中欧双方更高级别的人权问题对话做准备。
2.中方代表团于12月13日经由米兰到达威尼斯。14日晚上出席了由欧洲人权研究大学间网络举行的一个“硕士生联合培养签约仪式”。15—16日参加了“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17—18日在罗马市区进行了参观游览活动,19日经由莫斯科回到北京。
3.本次“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的欧方主办单位是爱尔兰人权研究中心(ICHR),举办地点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市。会议主题包括两个方面,即“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对人权的司法保护”。从学术讨论的情况来看,会议主要集中在国际法对非政府组织的保护、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及其资金来源、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自身管理及其问责制等方面,达成了保护结社自由是人权的基本性方面、资金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政府的资金支持不应削弱其独立性、政府登记政策及其管理不应成为限制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工具、非政府组织发展应增加其自身管理和工作程序方面的透明度等理论共识。当然,中欧学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分歧,比如欧方更多关心的是人权非政府组织的能力建设,而中方学者更多强调的是一般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条件。
4.通过本次学术出访活动,不仅更多了解了中欧双方在非政府组织能力建设与人权保护方面的最新学术进展,而且与相关学者建立了更为密切的个人学术联系,同时也扩大了山东大学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必将有利于我校更多学者参与这一领域日后的学术交流活动。
赵明义等出席2003年山东省科社年会
2003年11月28日到12月2日, 杨鲁慧、王韶兴、崔桂田等参加了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政治学学会在山东淄博召开的“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向大会提交了《论政党文明》、《越、老、朝、古四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等论文,并都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交流。
美国图伦大学研究人员来我所交流
2004年1月2日至5日,来自美国图伦大学政治学系的詹夫和南特莉二人对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进行了访问。在此期间,以“经济改革给中国带来的社会问题”为主题与基地研究人员举办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座谈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专家们就有关问题充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
重大项目进展情况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1、到12月26日为止,本课题的12个子课题已经完成9个,有3个接近尾声。已完成子课题的研究人员正在根据课题主持人的意见进行第二遍或第三遍修改,没完成的3个子课题正在抓紧写作,估计2004年4月底都会完成。
2、根据课题立项的时间要求,本课题应在今年年底结题,但从目前的状况和对课题研究的质量要求来说,本课题本着创新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有可能申请推迟成果鉴定。
3、2003年10月7日,本课题召开了全体研究人员会议,课题主持人赵明义教授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基地重大项目成果鉴定等有关文件,并就已经完成的子课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提出了要求。大家就课题研究有关的问题和学术信息进行了交流。
4、从2003年10中旬到12月下旬,结合子课题的修改和定稿,课题组研究人员先后有7人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社会调研和考察,其调查报告从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等不同的视角论证和说明了“结合”问题。
5、在第四季度,本课题组先后有14人次参加了青岛、桂林、南京、兰州、淄博等全国和山东省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6篇。课题主持人赵明义教授在青岛、淄博等会议上先后就“中国的领导体制和政治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化”做主题报告。
“越、老、朝、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课题组
1、 课题进展比较顺利,到2003年12月底,四个子课题已完成了两个,有两个也即将完成,目前子课题完成40多万字,其中《古巴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已交给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高级研究员肖枫同志审稿修改。四个子课题作为总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计划于2004年6月左右出版。
2、 资料收集有新的进展,翻译了老挝人民革命党1991年五大到2001年七大的政治报告和七大新修改的党章以及古巴共产党1997年五大的有关文件和新党章等文件,这些资料都是第一手的,没有公开发表,也很少有人翻译,非常珍贵。搜集到了2003年中越两党在北京钓鱼台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越方代表的十几篇有关“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论文,这是越南官方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3、 2003年10月28日到11月4日,杨鲁慧、崔桂田、刘昌明三人参加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在桂林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世界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理论研讨会,崔桂田的论文《越、老、朝、古四国的经济改革比较》获优秀论文三等奖。会议结束后,三人到广西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老挝教研室与《老挝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实践》子课题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进行了课题研讨。期间到越南的芒街作了短暂的考察。
4、 2003年11月28日到12月2日,杨鲁慧、王韶兴、崔桂田等参加了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政治学学会在山东淄博召开的“政治文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向大会提交了《论政党文明》、《越、老、朝、古四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比较》等论文,并都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交流。
5、 2003年11月课题组成员王志先到古巴考察2个星期,12月陶红应老挝文化部邀请到老挝编写制作老挝教育宣传片1个月,都带回了课题研究需要的资料和信息。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历史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
一、课题进展情况
1、最终成果的写作提纲已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题名: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历史经验研究。各篇、章题目为:
党建模式篇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建学说与早期国际共运的党建模式
第二章 列宁的党建学说与苏共早期和执政初期的党建模式
第三章 斯大林的党建学说和党建模式与南共联盟的党建模式
第四章 后斯大林时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党建模式
执政过程篇
第五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获得政权的历史背景
第六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掌政权的历史分期
第七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丧失政权的历史过程
执政方式篇
第八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形成
第九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和演变
第十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方式的特点和弊端
政策策略篇
第十一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路线和总政策
第十二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第十三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建设战略与策略
第十四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政策
第十五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十六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第十七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经验教训篇
第十八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执政的比较
第十九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比较
第二十章 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经验和教训
2、课题组成员研究和写作任务的具体分工也已确定,现已分头进行研究和写作。
3、已撰成一篇4万字左右的《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苏共执政失败原因研究述评》的研究咨询报告,提交给有关部门参考。
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课题组
从2003年以来,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确定明确了研究的子课题。国家课题设计要求以及目前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几个子课题: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总体研究);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问题;3、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4、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问题;5、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问题研究;6、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7、当代中国文化安全发展问题;8、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二、按子课题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整理研究资料索引;
三、召开小型会议,进一步明确各子课题的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四、发表了部分论文,如:《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山东大学学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的深化与拓展》(理论学刊);
五、完成了阶段性成果(专著)——《高举中国先进大学旗帜》,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外民主社会主义”课题组2003年第4季度工作简报
2003年第四季度,课题组的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
首先,课题组配合基地评估工作,对前期工作和中期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后期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计划和部署。同时,课题组成员之间将自己的子课题进展状况进行了交流和切磋,有助于将课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其次,课题组各成员也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
郇庆治教授于11月8-9日,出席了清华大学举办的“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环境哲学研讨会”,并宣读了“欧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儒学生态学”的论文;12月15-16日,出席了“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并做了“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以环境NGO为例”的发言;12月20-21日,郇老师出席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主办的“非传统安全与中国研讨会”,并提交了“环境安全理论:生态主义视角”的论文。
刘玉安教授于2003年10月17日-25日,参加了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的“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型研讨会,并做了主题发言。
杨丽华博士于2003年10月21日-24日参加了由当代社会主义基地举办的主题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讨会。
再次,课题组成员在这一时期陆续发表、出版了有关论文和著作:
郇庆治教授:“欧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儒学生态学”,《文史哲》2003年第6期;“选举向度下的西欧社会民主党:以2002年德国大选为例”,《欧洲研究》2003年第6期
刘玉安教授等:《社会主义知识读本》,齐鲁书社2003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