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Dynamics

基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5年第1-2期工作简报  

作者:admin 来源: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2-10

工作简讯

我研究所被教育部批准为“985工程”当代社会主义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经教育部、财政部三次评审和学校反复论证修改,《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论证报告》报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同意,并下达了我校“985工程”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规模控制数。这标志着我校“985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工作开始启动。

经学校“985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研究审议,学校确定了我基地“985工程”二期平台基地项目建设规划方案。按照这个方案,三年后我们研究基地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将会有明显的提升。在此方案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尽快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制了《计划任务书》和2005年度《年度计划书》。学校已于5月初将2005年的130万元建设资金划拨到本基地。

 

“20世纪社会主义名著评价”活动启动

为进一步发挥基地杂志作为国内本专业的学术阵地的作用,突出本基地的专业特色,2005年初我们策划了“20世纪社会主义名著评价”活动,该项活动旨在对20世纪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理论学术遗产进行总结。该项活动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即约请国内名家推荐书目;第二阶段工作,即评论的撰写正在进行中。该项活动将对国内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来我研究所做报告

4月19号,应研究所邀请,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我向总理说实话》作者李昌平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关注农村乡镇体制改革”精彩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研究所主任王建民教授主持。
  李昌平先生首先回顾了我国乡镇体制变迁的历史,认为过去的乡镇机关是转移地租,以农促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机构。随后他介绍了他对我国乡镇政府面临问题所做的思考。他认为,随着我国近年来“以工补农”政策的展开,乡镇机构转移地租的使命已经完成,现在乡镇机构面临着使命不清、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诸多弊端,迫切需要改革。最后李昌平从明确新的职能,提供高效服务,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后备资源管理效率等几个方面谈了他对乡镇体制改革的想法和建议。
  李昌平先生做完主题报告后,就宗族势力在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中的作用和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乡镇组织改革以及农村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和李昌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李昌平先生诙谐幽默的语言、独特新颖的见解赢得了阵阵掌声。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王建民教授在总结中说:李昌平先生饱含激情的报告,充分展示了李昌平先生关注中国最大群体的命运和利益,为民请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风范,值得我们学习。

 

农村问题研究实验基地正式成立

为了加强横向联合,积极拓宽科研领域,争取学术资源。2005年初,我们

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合作,在山东省邹平市投资建立了长期的农村问题研究实验基地,目前正在开展以“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为题的专项研究,该项研究为期三年。该课题的开展改变了我研究所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

 

———王韶兴、崔桂田承担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外一些政党处理社会矛盾几个问题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的子课题《越南共产党在革新开放过程中处理“四大危机”的探索与实践》,其拟订的实施方案被评价为“课题提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同意你们的方案”。

 

———崔桂田的《共产党执政国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比较》、刘昌明的《民族主义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困境:一种文化的分析框架》、李宏的《欧洲社会党执政经验研究:以德国、英国和瑞典为例》、杨丽华的《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福利国家发展走向》获得山东大学“985”二期建设人文社科青年成长基金,各项经费2万元。

 

学术交流

4月28日研究所召开05年春季学术论坛

4月28日,研究所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技馆召开2005年春季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围绕研究所2000年度教育部重大项目:“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本国国情相结合”课题进行学术研讨。研究所专兼职研究人员、特邀专家学者及部分科社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基地副主任王韶兴教授主持。研究所主任王建民教授对论坛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做了说明,希望大家对基地的课题多提宝贵意见,帮助课题组提高。“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本国国庆相结合”课题组负责人赵明义教授和子课题负责人先后汇报了课题进展和与课题相关的学术问题。与会专家围绕该课题纷纷发表意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

 

“环境政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成功举行

2005年6月17-19日,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环境政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山东大学“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邵逸夫科学馆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括“环境政治中外比较”、“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等3个方面。由包括英国布鲁克斯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日本一桥大学、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和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大众日报社》、民间环保团体威海中华环保园等单位的60位学者与会,交流与探讨了环境政治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我校郇庆治教授对西方环境政治的研究、刘京希教授对政治生态学的研究、何中华教授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研究,都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山东大学曾于2000年10月主办了首届“环境政治专题研讨会”,包括欧洲议会官员在内的50多位中外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05年6月26~28日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和欧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举行。

本次会议有来自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东欧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欧盟宪法解读”、“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欧盟宪法危机与前景”三个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和富有成果的研讨,此外,还就与宪法相关的欧洲一体化前景问题进行了交流。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恰逢法国和荷兰的否决和英国的“不决”之后,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在本次会议中,各位代表畅所欲言,达到了交流思想、繁荣学术的目的,推动了对欧盟宪法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入研究。

 

———2月8日 -- 3月8 日,周向军教授在北京中央党校参加了由中央五部委联合举办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骨干教师研习班”。其间,听取了国家十三个部委的部级领导所做得的专题报告;实地参观了延安难革命圣地。

 

———3月18 --21日,周向军教授在中南大学参加了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

 

———6月26日--29日,周向军教授在中山大学参加了国际研讨会,会上作了大会发言, 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关于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德育的几个问题》。

 

重大课题进展情况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课题组

1、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卷五“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原苏联实际相结合的正反经验”、卷八“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的正反经验”现已完成,课题负责人正在审阅,其它各卷都在作进一步修改,有的已经是第三稿。

2、2005年3月19日下午,课题组在山大亚太研究所召开了卷一、卷二、卷三、卷六、卷九、卷十、卷十二等研究人员会议,课题负责人反馈了外聘专家对各卷的评议意见以及今后的修改重点,大家就相关的研究信息进行了交流。会后,课题负责人将卷十二发给了每一位课题组成员,作为写作和修改的样本。

3、2005年4月28日全天,课题组以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学术论坛”的形式,在山大邵逸夫馆召开了课题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课题负责人赵明义教授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本国化与当代化研究”作了主题发言,就“结合”的基础理论、历史经验、现实落脚点、检验标准以及“结合”研究的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和进展作了介绍。子课题的负责人也先后作了汇报。山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包心鉴等入会专家和学者们围绕课题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4、2005年5月21日下午,课题组在亚太研究所召开了部分研究人员工作会议,各子课题负责人就4月28日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的意见是如何借鉴、如何修改的有关情况作了汇报,并就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以及部分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重点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各国国情结合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问题。

5、课题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发表了约20篇学术论文。

 

“越、老、朝、古社会主义模式比较”课题组

这学期本课题的研究一切在顺利进行,主要有如下几点:

1、“朝鲜社会主义”、“老挝社会主义”、“越南社会主义”子课题已完成初稿,有的进入修改阶段;总课题的写作也接近尾声。

2、本学期于2005年4月18和5月20日先后召开了两次在济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会,就课题研究的进展、完成初稿的子课题的修改、下半年举行全国性的小型理论研讨会的筹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3、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一批成果。一是发表了1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王韶兴教授在《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发表的《政党职能问题探讨》一文先后被《新华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理论学刊》2005年第1期刊登的《论政党法治建设的价值意义》一文被收录到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5年第5期。二是杨鲁慧教授的论文《全球化:当代中国对外发展方略的基本视角》被评为山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三是崔桂田的《共产党执政国家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比较》、刘昌明的《民族主义与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困境:一种文化的分析框架》获得山东大学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各项经费2万元。四是王韶兴、崔桂田承担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外一些政党处理社会矛盾几个问题研究》重点调研课题的子课题《越南共产党在革新开放过程中处理“四大危机”的探索与实践》,其拟订的实施方案被评价为“课题提纲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研究”课题组

子课题“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进展:

解读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向度。自2003年底以来,我们就把该子课题锁定在全球化视角,认为从全球化视角客观描述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2005年上半年,在进一步调研、请教专家、掌握学术信息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从全球化视角客观描述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这样一种研究范式,突破了过去以中国为分析单元的狭窄视野,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放置于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初步研究结论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经历了从身处边缘到进入中心的努力、从被迫进入到主动参与、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历史过程。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是中国被迫加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为主动、全面、深入地加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

在新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原初的写作框架做如下调整:

一、历史镜鉴(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中国从全球化的赢家到全面“拒斥”全球化

二、边缘抗争(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代):中国以半边缘化地位被动回应全球化进程

三、曲折发展(1949—1978):中国从奠定全球化基础到再度偏离全球化

四、历史转折(1978—199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

五、胜利拓展(1993—):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在人类文明的主轨道上行走

按照以上框架,目前已形成的文字大约12万字。拟在进一步调研、进行追踪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拟在2005年底2006年初完成初稿写作。

2005年上半年完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大连出版社2005年5月版)。

 

“经济全球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课题组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由博士生沈洪波承担的子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作

为博士论文已通过答辩, 获得较高评价。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将在进一步研究中解决。

2. 由博士生李春明承担的子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作

为博士论文已通过答辩, 获得较高评价。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将在进一步研究中解决。

3. 由博士生崔婷和姜志强分别承担的子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

问题》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作为博士论文正在研究写作中。

4. 由车美萍副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子课题《当代中国文化形态研

究》也正在研究中。

5. 在基地领导的支持下,为了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质量, 课题组正在筹备

小型研讨会,拟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议, 目的在于交流信息,相互促进, 提高研究水平。 本研讨会拟在7月中旬召开。

二、 取得的主要成果:

1、“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

2、“关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研究述要“将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发表

3、“试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试论高校德育的十二大关系”和“关于加强高

校大学生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几点思考“将收入中山大学出版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论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候选论文提交到武汉大学将在10月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5、 目前存在的问题:

a) 各子课题进展不平衡

b) 有较高水平或较大影响的阶段性成果太少

以上两个问题需要在即将召开的小型研讨会上讨论解决。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75471 传真:86-531-88375471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