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动态

Dynamics

基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地动态 >> 正文

2001年第四期工作简报  

作者:admin 来源: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2-10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2001年第4期简报

工作简讯: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01年工作总结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自2000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来,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建设,严格管理,使基地的各项工作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现就本基地一年来的各项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业务活动的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由9人组成,校外专家占三分之二,中央党校赵曜教授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席。此外,根据教育部关于院系行政一把手不能同时兼任基地主任的规定,调整张乐岭教授担任基地主任,刘玉安教授兼任副主任。鉴于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兼职过多的情况,又补充了一位年轻教授任基地副主任,以加强对基地工作的领导。
2、经基地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正式颁布了本基地学术委员会章程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对学术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及变更、工作程序做出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的使用、管理做出了规定。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会议制度,如学术委员会例会制度和主任例会制度。本基地已召开了两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本基地“十五”重大课题规划,确定把“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和“越、老、朝、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作为2001年度招标课题并通过了招标结果。
二、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争取和管理工作。
1、除已获得的教育部2001年度招标的两个重大课题外,基地还组织研究人员多渠道申报、争取科研项目,2001年共有10个项目获得批准立项,包括1项国家课题、3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共获课题经费77.3万元。这些课题分别是:
(1)杨鲁慧、王韶兴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越、老、朝、古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比较研究”,获经费20万元;
(2)张乐岭教授、王建民副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获经费20万元;
(3)孔令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制度发展研究”,获经费6万元;
(4)王韶兴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获经费5万元;
(5)臧秀玲博士主持的教育部基金项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必然性研究”,获经费5万元;
(6)傅永军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金项目“合理性与现代性”,获经费5万元;
(7)郇庆治博士主持的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公众环境意识研究”,获经费2万元;
(8)杨鲁慧教授主持的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国内外比较研究”,获经费2万元;
(9)王建民副教授主持的中国与加拿大合作项目“社区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获经费10.8万元;
(10)郇庆治博士主持的中欧高教合作项目“欧洲联盟政治研究”,获经费1.5万元。
2、基地在积极组织研究人员进行项目申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项目的检查管理工作。对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在课题批准立项之时就由基地主任跟课题组成员签订责、权、利明确的聘任合同;每个季度要求课题组写出课题进展情况报告,以及时了解、检查、督促重大项目研究进展。对其他研究项目,我们要求课题负责人年终写出课题进展情况报告,接受基地主任及学术委员会的检查。
三、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奖励。
一年来,我基地共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7篇,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在教育部重大课题及国家、省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中,取得了一批中期及最终研究成果,其中王韶兴教授的著作《党的监督:理论·经验·思考》是其教育部规划课题的最终成果;赵明义教授的著作《当代社会主义》是其国家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的最终成果。2000年度我基地承担的教育部两个重大课题,在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均有部分中期成果公开发表,如刘玉安教授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民主”、李宏博士的“从消极福利国家到积极福利国家”、郇庆治博士的“吉登斯及其社会民主主义全球观”、蒋锐博士的“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实质”、王建民副教授的“新民主主义再认识”、赵明义教授的“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方雷博士的“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独特视角”、孔令栋教授的“权威和依附”等论文。
四、认真组织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是基地经常性的业务活动。2001年10月底本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就“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研讨,全国有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收到会议论文43篇。此外,我们与本校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山东大学国际问题论坛”,定期就不同专题进行讨论,收到较好效果。我们还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基地做报告,进行学术交流。2001年我们先后邀请奚广庆、薛汉伟等教授来基地做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关于国有制的几个问题”等学术报告。
五、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2001年3月份,我们与山东大学欧洲研究所联合邀请了德国曼海姆大学“欧洲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米歇尔·科诺特博士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此外我们还同俄罗斯东方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定期互派学术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按照双方的约定,2001年6月底我基地主任张乐岭、副主任王韶兴等4人赴莫斯科参加“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俄罗斯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7月份,我基地副主任刘玉安教授赴美国参加由美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为期1个月的“中美双边教育研讨班”。这些活动都大大增强了本基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

我所在京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2001年12月1日,我所在北京中央党校崇学山庄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赵曜教授主持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就教育部2001年度重大课题“当代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研究”的重新论证进行评审。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最后经无记名投票,通过了课题组的论证,建议立项。
此次会议还就基地明年学术年会的主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同意随后继续进行通讯协商以最终确定。学术委员会最后审议了基地经费管理办法,并予以通过。

赴京参加政治学片基地主任会议

2001年12月29-31日,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主任张乐岭、副主任刘玉安、孔令栋等出席了由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和行政学与政府管理研究所主办的政治学片基地主任暨学术研讨会议。
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5个政治学片基地的主任及研究人员就基地的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教育部社政司张保生处长出席了会议并就各基地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各基地的研究人员还就政治学领域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学术活动:

我所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

2001年10月29日至31日,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在济南举办了“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第一届学术年会”,来自教育部、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部分高校与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30多篇。
与会代表围绕“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以及内部矛盾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认真的探讨。入会代表认为,资本主义在20世纪之所以能够死里逃生、转危为安,可以概括出如下几方面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税收来改善底层人民生活水平;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新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资本主义国家不再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把灾难和危机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从发展中国家榨取财富。但同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结构危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未能保持住大好形势的原因也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甚至是重大失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能够抓住新科技革命到来的有利时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及时抓住改革大潮,起步较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联盟的破裂,使社会主义严重受挫。总的来说,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太年轻,还有弊病,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
本次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将陆续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当代社会主义》上发表。


我所研究员赴韩国参加学术活动

为适应21世纪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拓展对周边国家的研究领域,交流中韩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总体研究成果,推动东北亚地区的发展,2001年10月4日至12日,我所赵明义教授率领杨鲁慧教授、孔令栋教授和崔桂田博士等一行赴韩国昌原大学参加“第二届中韩政治、经济、文化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
中韩双方学者就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我基地研究人员向此次国际研讨会提交的学术论文,已经由韩国国家出版社于2001年12月正式结集出版。

我所研究员主持的“山东大学国际问题论坛”活动情况

  我所郇庆治博士、杨鲁会教授于2001年9月共同发起并主持的“山东大学国际问题论坛”于11月和12月分别举行了两期研讨活动。
11月10日,我所杨鲁慧教授主讲“亚太经合组织(APEC):回顾与展望”。12月8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傅有德教授主讲“巴以关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重大课题进展报告:

“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研究”课题组2001年第4季度
研究进展报告

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2000年资助的重大课题“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研究”,在过去一个季度中进展顺利。
一、主要学术活动及课题进展情况
1)2001年9月8日举行了工作会议,课题组再次讨论了本课题的基本学术理念与总体研究思路,以及课题组成员各自承担子课题的研究框架。与会者对本课题的总体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交流了对所设计的子课题的基本看法,并对最终学术成果的出版提出了具体建议。课题负责人要求课题组成员尽快形成一个系统的写作框架,并完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如专题性文章;确定本课题在2002年底前基本结束,并联系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
2)2001年10月27-28日,利用“基地第一次学术年会”之机举行了“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的专题讨论,郇庆治、李宏、王铁军等还与来自中央编译局的专家进行了专题座谈会。
二、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1)郇庆治:“欧洲生态主义的高新技术观”,《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2)郇庆治:“西方政党体制理论:一种比较观点”,《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3)郇庆治:“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化观”,《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4期;
4)郇庆治:“80年代末以来的欧洲新社会运动”,《欧洲》2001年第6期。
5)蒋锐:“东欧人民民主道路的实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第5期。
6)蒋锐:“再评社会主义‘一国建成论’”,《岭南学刊》2001年第5期。
7)刘玉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民主”,《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三、初步结论与政策建议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课题本身和有关变化的追踪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的看法和政策建议:
1)从选举政治的角度来说,社会民主党总的来说是喜忧参半,但90年代中期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在澳大利亚,工党仍然未能在11月的大选中获胜,已是连续3届失利。在欧洲,意大利左翼社民党、丹麦社会民主党和挪威工党分别在5月、11月、11月举行的竞选中失败,使得欧洲联盟又有两个社会民主党退出执政地位;但英国工党在6月举行的提前大选中取得了胜利,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党赢得了荣誉。目前,西欧国家中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已经基本对半(10:7)。在中东欧国家,波兰社会民主党领导的联盟在11月的大选中获胜。对于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来说,2001年最重要的是英国和意大利的大选,胜负各半,因而,明年法国和德国的大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作为民主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的社会民主主义看起来并不像国内学者前两年概括得那样有着根本性的变革意义。美国民主党的主张从来就没有真正得到意识形态化,而它在欧洲也的确有着不同的版本。比如,德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党和英国工党的理论主张就有着很大的不同,总的来说温和地多。而且,从英国工党的选举纲领来看,它也远没有被国内广泛引用的吉登斯著作中指点的那样“激进”(放弃民主社会主义)。
  3)从国内外研究的角度说,社会民主主义研究在国外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学术热点,而在国内也已远不像1998年前后那样倍受关注。课题组成员出席国内学术会议时频繁遇到中国学者请教“第三条道路”而西方学者淡然置之的情况,这一现象本身就值得我们注意;国内2001年又有社会民主主义的重要论著如迈尔的《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译出,但学术界的关注程度已大大降低。当然,一个冷静的学术环境也许有利于我们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变化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结合课题组2001年第4季度研究进展报告

一、10月上旬,课题组召开了一次全体成员会议,每个成员首先汇报了前一阶段各自研究工作的进展、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赵明义教授做了最后总结。此次会议在已经确定了写作提纲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写作风格、体例设计、具体进度、完成时间等问题。通过此次会议,大家都明确了思路,统一了认识,增加了信心。
二、2001年10月4—14日,课题组负责人赵明义教授率领杨鲁慧教授、孔令栋教授和崔桂田博士等一行对韩国昌原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就中韩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做了深入交流,此次国际研讨会上他们四人提交的学术论文已经于2001年12月由韩国国家出版社正式结集出版。
三、本课题组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赵明义主编《当代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2 月出版。
王韶兴主编《中国共产党内监督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2001年12月出版。
赵明义:“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方雷:“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独特视角”,《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臧秀玲:“论当前俄共在理论与策略上的新变化”,《理论学刊》2001年第6期。
杨鲁慧:“知识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论坛》2001年第1期。
杨鲁慧:“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亚太战略”,《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孔令栋:“权威与依附”,《文史哲》2001年第6期。
周向军:“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5期。
周向军:“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理论》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4期。
徐艳玲:“多视角中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第1期。
徐艳玲:“全球化视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3期。
徐艳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质”,《理论学习》2001年第4期。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编
             2002年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洪家楼5号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75471 传真:86-531-88375471

版权所有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