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讯:
基地领导班子调整张乐岭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
为加强基地工作的领导力量,山东大学经与教育部协商,正式聘任张乐岭教授为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张乐岭所长是原山东大学党委书记、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博士点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9月10日基地领导班子召开工作会议
9月10日基地领导班子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由张乐岭所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赵明义、刘玉安、王韶兴、王建民。会议的主要议题为:确定本基地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以及会议的筹备工作。
会议决定,研讨会于2001年10月29—31日在山东大学学仁大厦召开,将邀请50名代表入会。
基地资料室购千册新书
今年九月份,本所资料室利用基地专项图书经费购入近5万元新书。其中订购了外文期刊五种:《西欧政治》、《美国政治评论》、《中国季刊》、《国际问题研究》、《自由论坛》。
学术活动:
郇庆治博士、杨鲁会教授主持“山东大学国际问题论坛”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的郇庆治博士、杨鲁会教授于2001年9月共同发起并主持“山东大学国际问题论坛”。该论坛目前已举行了两期,邀请刘玉安教授和郇庆治博士分别以“中美关系为什么不稳定?”和“欧洲一体化50年:理论阐释”为题做了主题演讲,并组织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下面是该论坛基本情况的介绍。
论坛宗旨
为山东大学国际政治问题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一个长期、固定、小范围的学术自由研讨场所,交流与传播国际政治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规范化方法,从而推动山东大学国际问题及政治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与对象
国际问题研究者和关心国际政治、政治学的社会科学研究者,人数大致在25人左右。
时间安排
论坛将每个月举办一次,一年约十次。时间一般安排在每个月第二个周六的上午8:30—11:30。具体时间可能会根据届时的安排而有所调整,但通常在一周前通知。
论坛地点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议室。
论坛安排
主讲人一般为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IS)/国际政治系教师。每次研讨安排一个主讲人、一个评论人。主讲人必须选择自己擅长的学术领域特别鼓励就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课题或科研论文做主题报告;主讲人有义务在一周前向组织者提供讲稿大纲(A4纸1页),并同时将讲稿全文寄交评论人。报告60分钟,评论30分钟,自由讨论60分钟,每次论坛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但时间总量应控制在3个小时之内。
论坛组织
论坛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SPSPA)主办,并指派郇庆治、杨鲁会、李宏、刘昌明、马风书、方雷具体组织协调。
周向军教授参加中组部、中宣部举办的“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01年7月,周向军教授撰写的论文《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入选为教育部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在这次会议上周向军教授以此为题做了大会重点发言,得到广泛好评;这一论文又作为全省仅入选的两篇论文之一被推荐到中组部、中宣部主办的“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期间,他与全体大会代表一起参加中央召开的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江总书记作报告。
赵明义、王韶兴教授参加“全国科社学科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议”
暑假期间,赵明义和王韶兴教授赴湖南参加了第五届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生导师经验交流会议。会议主要学习、讨论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之外还着重讨论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新世纪、新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在会上,赵明义教授做了系统发言,王韶兴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该专业在教学与研究上的经验。
刘玉安教授出席在美国举办的“中美双边教育研讨班”
2001年7月6日—31日,刘玉安教授出席在美国举办的“中美双边教育研讨班”,该研讨班由美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教育部联合组织。
郇庆治博士出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欧洲与世界国际研讨会”
由中国人民大学、燕山大学、南开大学共同举办、中欧高教合作项目资助的“全球化时代的欧洲、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29日到8月4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近1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交论文40多篇。会议集中讨论了全球化的不同向度和人们对全球化概念的不同理解,以及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对华新战略的基本涵义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本次会议收到的论文将由会议主办者于2001年底编辑出版。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的郇庆治博士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做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主题演讲。
刘玉安教授等出席“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学术交流会”
由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办公室举办的“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参与人员学术交流会”于2001年9月20—21日在北京举行。所有在过去5年中参与了中欧高教合作项目的学者近3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参与者就几年来从事的有关欧洲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执行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的体会进行了学术交流。第一期中欧高教合作项目将于2001年底全部结束。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的刘玉安教授、郇庆治博士、马凤书博士、方雷博士等出席了这次学术会议,并在分组讨论上做了学术发言。
重大课题进展报告:
“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研究”课题组
教育部2000年度重大研究课题“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研究”课题组2001年第三季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课题组于9月8日举行了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本课题的基本学术理念与总体研究思路以及课题成员各自承担子课题的研究框架。与会者对本课题的总体框架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交流了对所设计的子课题的基本看法,并对最终学术成果的出版提出了具体建议。课题负责人要求课题组成员尽快形成一个系统的写作框架,并完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如专题性文章;计划本课题在2002年底前基本结束,完成一套8本左右的“国外社会民主主义研究”系列著作。
进一步调整后的研究框架如下:
1.从“社会主义”到“民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的哲学基础(傅永军)
2.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比较研究 (陈 林)
3.资本主义当代发展与社会民主主义(杨丽华)
4.社会党国际与社会民主主义(李 宏)
5.环境主义挑战与社会民主主义: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绿化(郇庆治)
6.西欧社会福利政策改革与社会民主主义
(李 玮 刘玉安)
7.从福利国家到第三条道路 (王铁军)
8.东欧社会政治转型中的左翼政治与社会民主主义(蒋 锐)
二是课题负责人向所有课题组成员提供了专项资料搜集经费,要求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进一步购置所需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杨丽华等专门走访了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等相关单位,进一步征求有关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意见与建议,并购买了部分重要图书期刊;郇庆治、李宏等参加学术会议时到北京国家图书进行了相关文献检索,并复印部分英文文献资料。至此,本课题的基本资料搜集工作已经结束。
三是课题组主要成员郇庆治、李宏等与欧洲社会党、英国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等政党机构进行了联系,并获得了部分最新的文献学术资料。这些欧洲社会党机构都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表示了一定的兴趣并表达了它们对本课题研究的支持。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各国实际相结合”课题
1、本季度是高校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除必要的休息外,还完成了该课题十二个子课题的写作大纲初稿,收集了一批新的资料,其中包括购买了6000多元的新书刊。
2、在此期间,课题组讨论研究将承担子课题任务的研究人员作了个别的调整:“结合的基础理论”三卷原来由赵明义、方雷、杨鲁慧各承担一卷,现在改为主要由赵明义承担,方雷协助;方雷博士改为同臧秀玲博士共同承担“结合的历史经验”五卷中“剧变前后苏东各国结合的正反经验”卷;臧秀铃除承担该卷任务外,再同曹文振博士共同承担“新世纪、新实际结合”的四卷中之“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新实际结合”卷的研究任务;杨鲁慧介绍改为主持”新世纪、新实际结合“四卷中的最后一卷,即“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知识经济新实际结合”卷,孟杰博士作为成员,承担该卷的部分研究任务。
3、本季度编辑了供该课题研究的参考资料两册《研究资料》,共20万字。至此,本课题组已编辑《研究资料》十二期,约150万字。